本報訊(記者 盧 茜)4月23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北京召開,革命老區百色以創新務實舉措和扎實成效,成功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這是繼2020年10月獲評第十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以來,百色再獲命名,續寫榮光,以新時代雙擁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為強軍興軍注入澎湃動力,繪就軍民團結的動人畫卷。
紅城百色,這片經歷百色起義的紅色熱土,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傳統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擁軍支前的紅色基因已融入城市文化血脈,深深鐫刻在人民心中,成為百色人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近年來,百色始終將擁軍支前作為服務強軍事業的重要抓手,出臺《百色市擁軍支前應急應戰響應機制》,加強民兵和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設。累計投入4億多元,推動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項目落地400余個,破解戰備訓練、基礎設施等難題;專項撥款8000萬元升級邊境高山國防民兵哨所,筑牢南疆屏障。創新打造“店小二”式軍供保障品牌,累計為部隊提供精準服務460余批次、保障官兵5萬余人次,相關經驗獲退役軍人事務部肯定并向全國推廣。
做好軍人“后路、后院、后代”保障,是雙擁工作的核心命題。近年來,百色市通過實施《百色市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暫行辦法》《百色市事業單位定向招聘駐百部隊未就業隨軍家屬加(減)分暫行辦法》《百色市軍人子女教育優待細則》等政策措施,推進擁軍優屬落到實處。妥善安置轉業軍官20人和退役士兵250人,定向招聘隨軍家屬38人、隨調安置32人,656名軍人子女入學入托享受優先優待。培育238名“兵支書”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2024年樂業縣百坭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被評為“全國優秀退役軍人”。同時,厚植崇尚英雄情懷,2021年成立廣西首個市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出臺《百色市烈士紀念設施建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加強烈士紀念設施整體建設,服務保障烈士祭掃(代祭服務)26萬多人次,累計為5300多名老兵解決生產生活、醫療衛生、養老保障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百色還以“軍創企業服務提升年”為抓手,構建起“政銀企”聯動幫扶機制,全力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先后走訪軍創企業200余次,破解用地審批、融資貸款等難題21項,柳州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重點培育的19家軍創企業定制“一企一策”服務包。在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上,54家企業提供崗位910個,促成就業意向374人,實現“退伍即上崗”無縫銜接。
在解決“后顧之憂”的同時,百色創新打造“社會化擁軍”品牌矩陣,組織300余個商貿、金融、酒店等“兩新”組織成立“鵝城百店”擁軍優屬聯盟,通過掛牌承諾、優惠優先等舉措,讓軍人軍屬、退役軍人享受看得見的尊崇。走進百色街頭,“軍人依法優先”的標識已經成為城市文明新名片。與此同時,百色軍供站以“店小二”式服務繼續為廣大過往部隊官兵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助力強軍事業發展。
此外,百色還以典型引領凝聚崇軍力量,開展“百色最美國防人”尋訪、“最美百色兵”評選活動,涌現出戍邊43年的那坡縣天池國防民兵哨所哨長凌尚前等全國先進典型。他先后獲評“全國最美奮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市還建成12所“愛國擁軍示范學校”、7個雙擁主題公園、6條“雙擁模范街”,開通28條“擁軍專線”和4條“最美百色兵號”公交專線,讓國防教育融入市井煙火,雙擁文化浸潤百姓生活。
在良好的氛圍下,駐百部隊傳承“突擊力強、敢打敢拼”的紅色基因,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通過“六扶六幫”模式,精準幫扶2685戶脫貧戶鞏固脫貧成果,組織官兵走進偏遠山村慰問孤寡老人1300余人次,向希望工程捐款230余萬元,圓了320多名困難學子的求學夢。在興邊富民行動中,駐軍累計出動22萬余人次、車輛1萬余輛次,參與重點工程150余項,鋪設“連心路”230多公里,架起軍民“同心橋”。面對急難險重任務,部隊官兵沖鋒在前,600余次搶險救災中搶救群眾2000余人、挽回經濟損失超2億元,7000余處安全隱患被消除。
如今,從右江之濱到邊防哨所,從就業安置到創業扶持,百色正以“走在前列”的擔當,書寫著新時代軍民魚水情的壯美篇章。
原文鏈接: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504/26/content_35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