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羅 霞) 傳承千年民族風,共繪團結新畫卷。3月29日至4月1日,“和美紅城 千姿百色”各族群眾大聯歡活動將在百色市人民公園盛大舉行。作為“三月三”文化品牌的重要載體,本次活動將集中展現12個縣(市、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沉浸式展演、互動式體驗,展現百色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多彩的民俗風情。
非遺展演板塊亮點紛呈。田陽的瓦氏方陣將以鏗鏘有力的陣舞,再現巾幗英雄瓦氏夫人抗倭的傳奇故事,壯族獅舞融合武術與雜技,在高臺上閃轉騰挪,演繹壯鄉昂揚精神風貌;田東古壯拳以剛勁拳風展現千年武學精髓,金鑼舞十面銅鑼齊鳴奏響樂章;田林瑤族銅鼓舞以神秘鼓韻訴說民族記憶;隆林跳坡再現苗族青年“打磨秋”傳情的浪漫詩篇。此外,還有憨態可掬的德保矮馬、靈動飄逸的壯族龍燈舞、獨具風情的那坡彝族跳弓、靖西邊關風情系列舞蹈等,每一項非遺表演都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民族音樂盛宴扣人心弦。平果壯族嘹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獨特的長調起音,男女對唱情歌,清越長調演繹“壯族歌謠活化石”的永恒魅力;德保馬骨胡+多聲部民歌,清亮悠揚的馬骨胡音色搭配壯族三聲部民歌的自然和聲;那坡“過山腔”如山風穿林,令人心曠神怡。凌云七十二巫調沿襲古壯族先民語言,與瑤族長號的莊嚴壯麗之聲相互呼應,別具一格;壯族八音以馬骨胡、田螺笛等八種樂器合奏,既有雅樂的莊重,又有山野小調的活潑,奏響民族音樂的獨特旋律。
特色戲劇展演彰顯文化自信。南北路壯劇同臺競技,以德保馬骨胡為主伴奏樂器,唱腔婉轉纏綿,訴說壯鄉柔情;北路壯劇臉譜樸素,音樂風格古樸,曲調洗練素雅,韻味十足。壯族末倫以方言“脫口秀”創新表達,用詼諧方言講述民間故事、調侃時事,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活力。
除了精彩的表演,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豐富的民俗體驗環節。瑤族“嗚毯”接福傳遞美好祝愿,西林歐貴婚俗展演,再現壯族母系社會“女娶男嫁”遺風,臺閣巡游讓神話角色走進現實。各族群眾可親身參與這些民俗活動,在沉浸式體驗中增進文化認同。
以節為媒,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文旅經濟熱起來。在主會場設立的“百香百色”區域公共品牌宣傳推介區域、特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活動以及特色燒烤美食節中,將可以感受壯鄉風味與邊疆熱情交織成獨特的“百色味道”。在傳統民俗文化展示區和特色手工藝品制作體驗區,將體驗到百色各民族文化、特色美食及中醫、壯醫文創的獨特魅力。
據悉,目前百色市人民公園主會場部分展區已搭建完成,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原文鏈接: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503/26/content_35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