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組軒
2024年是全市組織工作實干篤行、奮發有為的一年。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組織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中心大局、強化使命擔當、忠誠履職盡責,解放思想、創新求變,銳意進取、積極作為,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百色篇章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黨建助力產業園區改革發展、強化干部政治監督等7項工作在全區性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獲得自治區領導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8次,80余條經驗做法獲《中國組織人事報》等主流媒體和上級組織部門信息刊物推介。
聚焦凝心鑄魂 筑牢對黨忠誠思想根基
欲事立,須是心立。全市組織部門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深入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健全理論學習長效機制,抓常抓實“第一議題”“首課”“主課”制度落實。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主線,精心打造“原文精讀+理論輔導+案例解析+實踐提升”一貫式學習體系,全力抓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培訓,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473期,培訓各級領導干部6.5萬余人次。
——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堅持增強黨性、嚴守紀律、砥礪作風有機貫通,學《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作檢視、抓整改一體推進,建立健全定期工作會議、政策答復、工作提醒、聯絡服務等機制,突出“以紅養廉”、深化以案促改,統籌指導推動全市所有黨組織全覆蓋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有力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紀律規矩意識,有效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
——依托紅色資源強化黨性教育。依托百色豐富紅色資源,強化紅色教育機制保障、內容提升、師資培養、基地建設、課程開發,制定出臺《百色市紅色教育培訓資源開發規劃(2024—2030年)》,有序有力推動紅色教育培訓資源規范開發利用,建立開放共享師資庫,打造現場教學精品線路,組織開展紅色教育現場教學2000多批次,有效提升黨性教育培訓質效,相關經驗做法在全區干部教育培訓重點任務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聚焦選賢任能 鍛造堪當重任骨干隊伍
成事之道,惟在得人。全市組織部門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緊盯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鮮明樹立重擔當、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著力建強堪當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突出高質高效完成機構改革任務。嚴格落實機構改革各項任務,強化組織擔當,主動協調配合,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扎實推進產業園區改革,高質量完成新組建、撤并、整合、職責劃轉等機構領導調整配備,圓滿完成市本級機構改革任務,同步推動完成縣鄉機構改革任務,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突出政治標準選好干部配強班子。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把好選人用人的“首要關口”。制定完善70項整改措施,扎實推進自治區黨委巡視和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反饋問題整改銷號。深化“季評分、季推薦”日常考核、健全重大斗爭一線常態化識別“三將干部”等機制,全覆蓋開展領導班子選任回訪,強化綜合分析研判,對重點區域、重點部門領導班子實行重點選配,進一步優化班子結構,有力提升班子的執政能力。
——突出專業訓練增強履職能力素質。圍繞經濟發展、項目投資、鄉村振興等分級分類實施干部專業素養提升培訓計劃,共統籌舉辦各類專業化培訓268期,培訓各級領導干部3萬余人次。精選市級主體班精品專業課程,面向全市領導干部開設17期開放課堂,舉辦8期政策講堂,提升領導干部學用政策能力。用好深百合作教育資源,舉辦“深百大講堂”專題講座,引導全市干部學先進、轉觀念。
——突出后繼有人抓好抓實儲備培養。持續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扎實完成錄用、遴選、調任公務員(含選調生)工作。嚴格落實優秀年輕干部動態調整機制,結合選任回訪、考察考核、日常調研等工作,發現和儲備一批優秀年輕干部,有針對性加強培養選拔。舉辦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點名調訓優秀正科級年輕干部60人,常態化開展跨單位統籌轉任和掛職鍛煉,選派26名優秀年輕干部到上級機關、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掛職鍛煉。
——突出嚴管厚愛強化激勵擔當導向。注重典型引領,評選出2023年度“黃文秀式好干部”10名,選樹全市“最美公務員”15人。推動能上能下常態化,對8名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市管干部進行崗位調整或轉任職級。落實落細關心關愛措施,嚴格執行不向縣及以下單位借調干部規定,持續深化政治監督相關做法在全區干部監督工作會議上作交流發言。
聚焦育才聚才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全市組織部門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以用為本”風向標,拓寬“聚智賦能”路徑,助推人才優勢持續轉化為創新創造優勢、競爭發展優勢、產業引領優勢。
——緊盯發展需求傾心引才。常態化開展“紅城匯智”人才招聘,完成春、秋季人才招聘25人。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7名。各縣(市、區)以多種形式引進急需緊缺人才90人。補充教師人才1359人、醫療衛生人才招聘563人,培育特色優勢農業技術人才240人,選派37名基層一線農技人才赴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脫產訪學研修。
——創新機制體制悉心育才。健全完善以業績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修訂提級試驗區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及實施細則。探索開展職稱自主評審試點,職稱評審認定148人。深化教育人才改革,全市累計獲校長職級認定1571人,公開遴選選聘到校559人。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和高層次人才認定,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14家,“專精特新”企業5家,完成高層次人才認定519人,評選出百色市第九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9人,新增自治區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14名,成功入圍“大國工匠”培養對象1名。
——優化服務保障真心愛才。全面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常態化開展專家、人才走訪慰問活動。推動跨省區人才交流合作,成功舉辦文山·百色首屆人才創新成果交流會暨“興邊人才集市”專家服務團活動。牽頭制定服務保障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若干措施,統籌推進“組團式”幫扶工作取得實效,2個案例入選全國醫療“組團式”幫扶推進會案例匯編,全區科技特派團幫扶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德保縣召開。
聚焦強基固本 夯實基礎強化引領
欲興邦者,先厚其根。全市組織部門深入推進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動,著力在抓基礎、強引領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黨建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有力有效。把示范區創建融入理論武裝、基層黨建、干部人才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加強新時代“國門”黨建工作,團結邊境力量,全力推進思想戍邊、強基固邊、先鋒興邊、善治穩邊、產業興邊“五大工程”。結合“雙報到”服務活動,組織引導5600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積極參與“建設五個家園我帶頭”活動,助力百色市獲批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地級市全覆蓋的各民族共同現代化試點市。
——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研究制定《百色市黨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深入實施黨建賦能園區改革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等專項行動。建立書記領辦園區黨建項目機制和四家班子領導“分園包企”制度,選派實體經濟服務員和黨建工作指導員助企紓困解難。深入實施“紅城先鋒發展一線建新功”行動,深化“文秀先鋒號”創建,引導1.3萬多名黨員在重大項目、急難任務一線亮身份、當先鋒,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300億元,相關做法在全區性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黨建引領黃百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經驗做法得到自治區領導肯定性批示。
——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化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健全爭創先進、整頓后進機制,6個鄉鎮獲評全區第二批示范鄉鎮,178個村級黨組織獲新命名星級村黨組織。嚴格駐村工作隊管理,大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實體強村工程,加大鄉村人才引進培育力度,不斷以組織振興、人才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駐村干部管理相關經驗做法得到自治區領導的肯定性批示。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深入推進。建立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細化50項具體措施,全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推動319個編制下沉鄉鎮一線,精減考核事項70%,有效為基層減負賦能。推行“黨建+網格+大數據”管理模式,強化智慧服務平臺運用,為社區群眾精準化辦理民生實事2.3萬件。全市3個村獲評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個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篤志前行,雖遠必達。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市組織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組織工作的職責使命,圍繞高質量建設“一市一區”目標任務,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全力抓好凝心鑄魂、強基固本、選賢任能、育才聚才等各項工作,推動組織工作更好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百色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原文鏈接: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502/21/content_35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