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符慶琰
2024年,我市科技創新捷報頻傳:榮獲“2024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91家,已獲認定廣西“瞪羚企業”1家,全市廣西“瞪羚企業”累計達7家;新增廣西田東錦桂科技有限公司自治區企業技術中心和廣西氧化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兩家自治區級創新平臺;完成科技成果登記341項……
科技創新,鑄就發展新優勢
高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2024年8月9日,全區科技大會、廣西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23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名單,我市共有7項科技創新成果上榜,其中百色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百色市東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參與的“香花油茶新品種選育及利用”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其他成果分別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凸顯。2024年10月,廣西華銀鋁業與廣西大學聯合申報的“廣西氧化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成功入選自治區科技廳第五批中試研究基地名單,成為百色唯一一家獲得該認定的企業。
科技實力源自資金、設備、人才等多方發力。2024年12月中旬,由百色市科技局和金融監管部門聯合主辦的“科創百色 金融賦能”科技型企業金融對接會,為數十家科創中小企業介紹金融產品和政策,并現場和企業開展面對面交流,為企業答疑解惑,精準對接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打通科創企業融資“最后一公里”,兌現高新技術企業后補助獎勵570萬元。
2024年9月上旬,中國—東盟氫能產業基地揭牌暨簽約儀式在百色市舉行。
2024年12月中旬,百色市年產130GW御風合金邊框項目在百色長三角(飛地)先進制造產業園開工建設。
2024年12月下旬,百色市榕融氧化鋁連續纖維制品項目首期產線投運。
一個個高端項目引進落地、一間間標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全自動流水線晝夜不息、一批批專業學者和企業家匯集紅城共謀發展愿景……翻開百色工業2024年的畫卷,一幅欣欣向榮的圖景正徐徐展開。截至2024年10月,我市獲列入自治區“雙百雙新”項目15個、“千企技改”項目33個。
科技興農,產業發展有底氣
如何讓科技資源與農村經濟有機結合,走出一條符合百色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科技特派員進村、入企、到基地開展服務,用勤勞的汗水將答案寫在了大地上。
2024年的春蠶養殖時期,桑樹枝繁葉茂,春蠶茁壯生長。國家科技特派團那坡團團長、百色市蠶業技術指導站高級農藝師文柳瓔穿梭在桑園、蠶房,問診小蠶病情,講解桑園高產技術。
文柳瓔忙碌的身影是百色科技特派團專家們工作的寫照。
創新之道,惟在得人。2022年以來,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委共向百色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縣(市)選派科技特派團幫扶專家81名,組建20個產業組。
百色市聚焦短板弱項深化合作,充分發揮“組團式”幫扶人才優勢作用,聚焦發展當地特色優勢產業,配合科技特派團通過專題講座、現場講解、示范服務、帶動參與等方式,對當地農技人員、科技特派員等開展針對性技術培訓,幫帶培育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產業經驗的本土農業科技人才,促進本土農業產業創新支撐和科技人員能力素質雙提升,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
“智慧農機”,助力好“豐”景
在“春耕”和“秋收”的季節,各類現代化農機裝備馳騁在田野上,農機和農機手都是大地上的“主人翁”。
2024年11月29日,2024年全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現場推進會在平果市召開,鳳梧鎮振梧甘蔗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黃文輝向大伙介紹一位能干的“助手”——電動剪。
“用電動剪剪甘蔗刀口整齊,不裂根,保證了第二年老根的發芽率。因為不用彎腰屈腿作業,還盡可能地貼近地面剪,每根可以多剪幾兩,每畝至少可以增加收入50元。電動剪機收作業每畝補貼110元,加上節省的人工成本,每畝可增加收入300多元,我打算趁這次廠家來推廣的機會再買30把。”黃文輝說。
無人植保機械、農用動力及運輸機械、種植施肥機械,從播種、施肥到噴藥、收獲,全流程能夠實現自動化……科技創新的力量注入大地,農民在指尖進行“云端”種地,智慧農機帶動傳統農業提檔升級,為百色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讓每一寸土地在科技的推動下,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農業機械化,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2024年,全市共完成主要農作物機械耕作226.8萬畝,機械種植32.24萬畝,機械收獲119萬畝,有力有效護航春耕、夏季“雙搶”、秋收冬種等重要農時生產。截至2024年12月,市農機中心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多措并舉優化服務,確保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精準高效落地,不斷推進全市農機轉型升級和農業綠色發展。在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方面,已發放補貼資金2793.44萬元;在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方面,已辦理農機報廢補貼146臺,補貼金額112.63萬元。
啟迪科學夢想,播種創新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走進科技展廳,與智能機器人對戰、體驗非遺文化……2024年10月下旬,全區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技體驗日活動在百色市科技館舉行。來自全區的45支參賽隊伍在這里體驗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編程、科學實驗制作、智能機器人競技對抗、無人機飛行、航天主題科普教育展等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全市12個縣(市、區)共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43個,實現所有鄉鎮學校少年宮全覆蓋。依托自身資源優勢、文化底蘊,打造特色亮點,在鄉村學校少年宮開設蘆笙、舞獅、古壯拳、壯劇等特色課程,基本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長期堅持、成效明顯的少年宮品牌項目。通過定期組織開展“科技體驗進鄉村學校少年宮”等系列活動,“點燃”百色老區青少年的科技創新夢。
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累計開展科普大篷車“三進”(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巡展和市科技館進校園活動33場次,受眾達4.5萬余人次。2024年以來,我市組織青少年學生參加第38屆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活動,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參加第21屆廣西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暨跨區域面向東盟國家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11個;參加第二屆廣西青少年航空航天教育競賽決賽,獲一等獎28個、二等獎73個。
原文鏈接: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501/26/content_35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