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 霞
鄉村全面振興,最直觀的變化在哪里?
一片片肥沃的田野上,瓜果菜蔬長勢旺盛;一間間熱鬧的廠房內,產業工人忙碌不休;一條條村道路旁,農家民宿星羅棋布……田疇沃野盡“豐”景,生動展示著我市鄉村振興的亮麗答卷。
近年來,百色市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學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推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聚力打造全域和美鄉村,加力拓寬強村富民路徑,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24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9元,同比增長8.2%。
守底線——
握緊脫貧攻堅“接力棒”
“家中有幾個人就業?家庭收入有多少?家里有沒有人生???”8月30日,百色市融媒體中心派駐田林縣六隆鎮門屯村第一書記甘水金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一起入戶走訪脫貧戶,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生產生活、家庭收入、子女就讀就業以及政策享受等情況,傾聽群眾訴求。
我市始終強化動態監測,深化“線上網絡化、線下網格化”工作模式全覆蓋排查,堅決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2024年新增納入監測對象1103戶4139人,累計納入監測對象共22686戶79684人。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分層次分類型精準落實開發式幫扶、兜底式保障等措施,已消除風險12937戶47096人。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變的是目標階段和任務重點,不變的是責任和使命。
近年來,我市聚焦“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成果鞏固,持續加大鄉村振興重點縣支持力度,2021年以來全市共籌措各級財政銜接資金138.23億元、粵桂東西部協作財政資金20.44億元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設。持續強化易地搬遷安置后續扶持,在全國、全區率先推行安置點易地搬遷群眾公共服務事項代辦制度,田陽區易地搬遷安置點“農事城辦”經驗獲全國推廣。深化拓展粵桂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2024年投入廣東財政幫扶資金5億元,幫扶銷售農特產品4.5億元,7個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9373萬元,全市935家民營企業(商會)結對共建883個幫扶村,1559家民營企業實施2180個“萬企興萬村”行動項目。同時,創新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圍繞“兩個高于”目標,制定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全市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鞏固提升,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抓發展——
按下鄉村振興“快捷鍵”
如果說防返貧致貧鞏固成果是底線任務,那么抓發展、促振興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終極目標。
百色芒果季剛剛落下帷幕,靖西黃金百香果就無縫銜接上場。近日,在靖西市地州鎮甘荷村村集體經濟百香果產業園,綠油油的藤蔓下,果實掛滿枝頭,陣陣果香格外誘人。村民穿梭于一排排百香果藤架間采收成熟的百香果,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該基地共種植百香果100畝,畝產達2000公斤,預計年產值達360萬元。產業園集母本區、育苗基地、種植基地、加工、銷售于一體,形成產銷全鏈條,采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種植最新品種百香果,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百香果的產量和品質,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以“引、幫、帶”致力打造具有地理標識的農業品牌,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機會,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助推群眾增收致富。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一頭連著農村的發展,一頭連著群眾的幸福生活。近年來,我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核心支撐,按照“1個主導產業+1名市領導+1個工作組+1個技術團隊”工作法,因地制宜,全力推動蔬菜、水果、油茶、八角、畜禽、漁業等13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田陽的小番茄、樂業的紅心獼猴桃、西林的沙糖桔……特色產業全面開花,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法寶”。截至目前,全市芒果種植面積137萬畝、產量125萬噸,排全國第一;蔬菜種植面積185.46萬畝、產量358.15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秋冬季露天種植蔬菜基地。
穩定農產品的供需平衡,是農民和消費者“雙贏”的關鍵。為此,百色著力打造地方特色產業與區域文化相融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百香百色”,走出以品牌引領農林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當前,已有68家企業獲認證授權使用“百香百色”區域公用品牌,“百香百色”農產品已涵蓋全市460個農產品種類。全市有效期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總數均居廣西前列,百色芒果連續4年入圍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同時,建成農產品加工園區11個,培育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3家,芒果年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成功申報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7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5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463家,家庭農場1694家。
與此同時,百色堅持科技興農,走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動種業振興,全市共有285份地方特色種質資源入選國家庫保存,建立1個國家級種質資源圃和1個地方特色作物種質資源圃,3個原生境異位資源保護圃,9個保種場(區、基地),篩選培育隆林豬等優良地方畜禽品種12個。加快農業發展綠色轉型,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畜禽規?;S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6%以上。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1.14%,發展設施種植業69.23萬畝,認證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場351家。
特色產業發展好,手中的“飯碗”也要端得牢。百色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狠抓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耕地保有量491.21萬畝。2011年以來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03.63萬畝,百色水利灌區預計改善灌溉條件59.2萬畝。2024年全市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91.91萬畝,預計糧食產量113.3萬噸。
促振興——
激發和美鄉村“新動力”
平整寬闊的道路環村鋪就,青瓦白墻的小樓依山而建,古樸雅致的游廊蜿蜒岸邊……如今的凌云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村容村貌、村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該村通過資源整合,持續推進鄉村建設,將一方石山枯水建成了八方游客爭相“打卡”的景區。2021年,浩坤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氣越來越大,游客也漸漸多了起來。村民在家門口擺攤、改造房子做民宿或做餐館,收入節節攀升。
鄉村是農民的立足之本,留住綠水青山,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建設宜居宜業美麗家園,才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百色學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有效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在推進鄉村建設中,突出群眾主體,將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事項擺上群眾議事桌,讓群眾一起“議”,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同時,突出系統謀劃,分類實施、循序漸進,對基礎條件較好的村,挖掘鄉村文化底蘊,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對基礎條件一般的村,重點實施綠化、亮化、黨群服務中心等工程,提檔升級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對基礎條件較差的村,以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重點,著力解決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等問題,讓群眾可感可及。此外,注重因地制宜,右江河谷重點發展集約型現代化農業、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南部山區、西北部山區重點發展特色名優特產,培育形成百色芒果、西林沙糖桔、樂業獼猴桃、靖西百香果等特色產業,讓每個村各具特色、各美其美。2024年全市分類推進12個精品村、121個示范村、386個提升村建設。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不斷完善鄉村建設“硬實力”的同時,我市逐步提升鄉村治理“軟實力”。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深入開展“整鄉推進、整縣提升”黨建示范創建,累計評出“紅旗鄉鎮”75個、“紅旗村”2551個。學習推廣“楓橋經驗”,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加大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務實有效的鄉村治理模式,促進鄉村善治。全市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村11個。
因美而起,踏美而來?!耙粦粢惶幘?、一村一幅畫”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在形成,百色兒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百色鄉村振興工作連年交出亮麗答卷: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連續3年獲得綜合評價“好”的等次……
百尺竿頭扶搖上,千帆競發勇者勝。如今,放眼百色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產業興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富裕了,鄉村振興的夢想正在探索與實踐中一步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