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顯標
日前,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陽彩臂金龜“現身”百色大王嶺。陽彩臂金龜對生存環境頗為挑剔,只有在生態環境條件非常好、水源無污染的地方才出現,是一種有“環境指示功能”的生物。陽彩臂金龜的出現折射出百色良好的生態環境。
澄碧湖婉約秀麗、浩坤湖島渚星羅、渠洋湖山環水繞、古龍山絕壁千仞、三疊泉匹練橫空、大石圍天舟云海……每一道風景都美得令人窒息。行走在百色的青山綠水間,處處感受到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給我市帶來的顯著變化。
近年來,我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著力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厚植生態發展優勢,生態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城鄉居民生活環境持續改善,全市生態底色愈發亮麗。
健全體制機制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河長制、林長制、生態保護紅線等制度是否得到落實?礦山環境修復、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等目標是否如期完成……近年來,我市同步開展環委會成員單位生態環境保護履職履責情況績效考核、污染防治攻堅成效考核、縣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壯大生態經濟提升行動績效考核,壓實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促使全市領導干部增強環保責任意識、算好生態賬,持續擦亮百色“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百色。
發展與改革,制度是基石。聚焦保護百色綠水青山,我市密集出臺一系列制度措施,打好體制機制“組合拳”,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2017年,百色市人大常委會以獲得立法權為契機,聚焦澄碧河水庫作為百色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民生問題,啟動制定《百色市澄碧河水庫水質保護條例》工作,于2018年3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為澄碧河的水源水質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成為澄碧河水庫水質的“保護傘”,守護城區30多萬人能喝上純凈水、無污染水,造福一方百姓。2020年,百色市人大常委會啟動《百色市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的立法工作,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加大對右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力度。兩個條例的頒布施行,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步入了法制化軌道。
近年來,我市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力度明顯增強,環境治理原動力逐漸被激活。建立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現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定《百色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落實和優化主體功能區規劃。出臺《百色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實施辦法(試行)》《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及四個配套方案》《百色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百色市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文件,構建“黨委政府總責、環保部門統管、相關部門齊抓、排污單位守法、社會公眾共督”的大環保工作格局。制定《百色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協調三項機制》,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長效工作機制。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面實行河長制、林長制。地表水、飲用水連續6年保持水質達標率100%。澄碧河水庫、百雅等11個斷面水質優良,優于國家、自治區考核目標。2021年、2022年,百色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連續2年進入全國前十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6年超額完成自治區年度考核任務。全市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維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蜿蜒的水系,水色晶瑩。綿延的山脈,綠意盎然。如今的百色,正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道路上昂首闊步,朝著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的目標不斷邁進。
優化產業能源結構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規劃風電、光伏項目裝機容量2500萬千瓦;獲批2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新增新能源項目建設指標34個……依托豐沛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我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統籌開發全市風電、光伏、生物質、水電等清潔能源資源,不斷優化產業能源結構推動能源由“粗放高耗”向“綠色低碳”蝶變。
聚焦工業綠色轉型發展,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鋁為主、多業并舉”的工業發展思路,全面重塑工業體系,打造“雙千雙五百”產業,著力發展新型鋁產業、林木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我市先后引進中車集團、華能集團等8家“三類500強”企業和行業頭部企業入駐開發新能源項目,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力引進鎳鈷錳三元材料、錳酸鋰、富鋰錳基和磷酸鐵鋰等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打造以甲烷氯化物為載體的大型綠色循環制造體系。統籌開發利用林業資源,規劃建設9個林業產業園,重點建設市本級現代林業產業園,全力打造人造板和高端綠色家居產業特色聚集區。
聚焦節能減污降碳,我市把實現鋁產業綠色化作為奮斗目標,聚焦鋁產業開展節能降碳目標,共實施節能技改項目15個,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速比全區平均水平低6.5個百分點。接連舉辦赤泥綠色利用大會,共享赤泥綜合利用商機,全區首條赤泥路用試驗工程示范道路建成投入使用,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加快布局再生鋁灰綜合利用、電解鋁大修渣處置項目,提升鋁產業危廢綜合利用水平。建成新能源發電項目14個,裝機達122.5萬千瓦,進一步優化鋁產業清潔能源結構,鋁產業集群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獲國家批復。截至目前,全市低碳產品認證證書達32張,連續2年排全國地市第一,累計培育創建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工廠16家(其中國家級6家)、綠色工業園區2個(其中國家級1個),共創建節水型企業27家。加速落后產能出清,“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淘汰落后產能項目9個,淘汰落后鐵合金產能9.35萬噸、工業硅產能1萬噸。共關閉煤礦礦井11對,化解煤炭過剩產能318萬噸。鋁土礦區復墾率91.7%、復地率86.8%,居全國領先水平。有效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2023年內未新建“兩高一低”項目。
堅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我市工業正向著更綠色、更高效、更生態的道路前進。
夯實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補齊生態環境治理短板
傍晚時分,百色城區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右江岸邊,他們或邊走邊聊天,談論著一天的瑣事和趣聞;或靜靜地欣賞著河邊的風景,享受水清岸綠的美好景象。經過整治提升,右江兩岸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的好去處,更為我市增添了一道美麗的生態風景線。
圍繞城市功能完善,我市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推進百色市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建設。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全市累計完成投資約2.47億元,新建、改造污水管網64.744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規模8萬立方米/日。大力推進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那坡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項目完成開工;平果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靖西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完成主體建設。全市64個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均正常運行,實現了全市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市縣級及以上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削減工作基本完成。中興環保(百色)生態智慧產業園、百色實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吉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固廢、危廢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全面推進。通過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我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工業危廢處置能力和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城鄉環境全面改善的同時,我市加強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的跟蹤調度。2023年重點完成了41座“半邊山、一面墻”礦山問題整改。配合做好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持邊督邊改、立行立改,扎實推進解決一批群眾反映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湛藍的天空,寫意的白云,絢爛的晚霞……近期,這樣的美景經常出現在市民的朋友圈中。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百色的綠色發展之路也會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