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百色至粵港澳大灣區鋁產品集裝箱直達火車班列正式開通。圖為工作人員將集裝箱轉運至直達班列。
□本報記者 梁力升 文/圖
73個粵港澳大灣區投資項目落地百色;
“百色一號”專列開通中國—老撾跨境直達班線;
中國龍邦—越南茶嶺口岸升格為國際性口岸;
……
2023年,百色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融入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加強與越南等東盟國家合作,不斷加大開放發展步伐。從紅色老區到開放新高地,百色的開放發展之門已越開越大。
東融粵港澳大灣區 擴大國內“朋友圈”
2023年11月1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的百色農產品電子束保鮮項目在2023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上被評為“全球減貧最佳案例”,該項目實施經驗被收錄到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分享平臺,并在全球推廣。
這是我市2023年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深入合作的成功案例。去年,我市新引進粵港澳大灣區投資項目73個,總投資239.7億元,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落實落地。其中,廣東先導集團氧化鋁提鎵、固泰鑫(深圳)公司3D打印增材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式簽約;澳泰鋁業年產30萬噸鋁高性能鋁板帶箔及配套建設年產30萬噸再生鋁特種合金、深圳中宏新材科技無醛家居制造等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2023年,百色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質量及認證標準,農業品牌及基地建設快速推進。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桂華說:“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累計建成了23個供深農產品示范基地和4個深圳‘菜籃子’基地,成功創建4家‘深圳農場’,38家企業67個產品通過‘圳品’認證。”據統計,2023年深圳市采購、幫助銷售百色農副產品和特色手工藝品金額達11.58億元。
2023年4月18日,搭載著200多名深圳游客的首趟“深百號”旅游專列從深圳北站緩緩向紅城百色出發,標志著“深百號”旅游專列正式開行。該旅游專列開通后,吸引了大量粵港澳大灣區游客前來旅游,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入百游客累計達187萬人,同比增長30%。
2023年,百色市123所學校與深圳市123所學校開展了結對幫扶活動,深圳教育云平臺中小學“網絡課堂”平臺有2.7萬節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免費向百色共享;百色16所醫院與深圳市25所醫院簽訂醫療合作框架協議,引進和開展新技術項目116項,百色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成功加入粵港澳大灣區呼吸重癥康復聯盟。百色還在深圳舉辦了5場大健康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活動,累計簽約項目16個,項目總投資17.79億元。在鄉村振興方面,去年百色與深圳市共開展102個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總投資14.2億元。
“百色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是全方位的,2023年百色在文旅、教育、衛健、人社等多個領域與粵港澳大灣區簽訂了近170份合作協議。”百色市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黃粵說。
水陸并進 多維度建設現代物流體系
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是疏通開放發展的“經脈”。2023年,我市水陸并進,高質量推進物流體系建設,不斷為企業降本增效,延伸市場。
2023年1月6日上午,伴隨著陣陣氣鳴聲,滿載著鋁產品集裝箱的“興桂1091”號船舶從百色港頭塘作業區緩緩駛出,廣西百色—粵港澳大灣區集裝箱班輪正式開通運營。該班輪航線共投入35艘運力約為1600TEU標準箱的集散多用途船舶,每周開行2班。2023年,百色—粵港澳大灣區航線累計完成94航次,共計3502TEU標準箱。據廣西興桂船運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顏開介紹,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后,原經公路運輸貨物的全程物流成本大幅下降,部分貨物的全程物流成本降低了近30元/噸,生產企業的出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有效地緩解了百色地區貨物進出口物流壓力,也降低了腹地企業進出口的運輸成本。
2023年3月27日,百色至粵港澳大灣區鋁產品集裝箱直達火車班列正式開通,相比原來的汽運模式,該班列可節約20%至30%的運輸成本,全年已累計開行2800列。
去年,“百色一號”專列不斷擴大輻射面。2023年8月10日,廣西百色一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拓展中老路線,發運中老班列1趟,18車,運輸量486噸,運輸線路為中國貴港-老撾萬象,運輸產品為化肥等農資。廣西百色一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正金告訴記者,截至2023年12月,百色一號跨境專列共發運85趟,總計935柜,運輸貨量約2.3萬噸,發運趟數同比2022年增加了54.5%。
加快口岸建設 對外開放提檔升級
2023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5周年,我市不斷加快口岸建設,推動口岸經濟發展,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27億元,其中與越南等東盟國家貿易額達310億元。
2023年5月,總投資約2.6億元的龍邦智慧口岸完成建設。升級后的龍邦口岸采用“互聯網+”模式,電動集裝箱搬運機器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應急救援電動牽引車等運輸設備隨處可見,電子欄桿、電子識別設備、電子地磅等電子裝置也一應俱全。智慧口岸建成后,單柜貨物的通關時間較原先縮短了15分鐘,每天能服務約1000柜的進出口貨物。目前口岸通關條件、智能化程度、通關效率已達全國先進水平。
2023年12月28日,中國龍邦—越南茶嶺口岸正式升格為國際性口岸并開通,這是百色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口岸升格后,全世界的人員、貨物和車輛均可通關,這對推動中國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實現優勢互補、互利互惠,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都有著重要意義。中國龍邦—越南茶嶺國際性口岸旅檢通道按照客運國際性開放口岸Ⅱ級標準進行建設,設計總體通關能力為客運量100萬人次/年。那西貨運通道建設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已建成龍邦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產業園、互市貿易區、一般貿易區、跨境電商區等功能區,設計貨物通關能力500萬噸/年。
2023年11月28日,暫停3年零7個月的平孟口岸全面恢復旅客通關,這對推動中越人文交流、促進邊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12月29日,中石化廣西易捷公司組織的一批純凈飲用水通過平孟口岸出口越南,成交了一筆價值5.28萬元的正貿業務,使得平孟口岸實現了正貿業務“零”的突破,也為百色2023年口岸開發開放工作畫上圓滿句號。
力推“邊民互市+落地加工” 助力互市效益最大化
在靖西市龍邦口岸落地加工園區內,臺企荃勝集團的兩個堅果深加工廠房裝飾一新,該企業董事長黃薇彤說:“龍邦口岸邊民互市貿易的優惠政策以及落地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是我們選擇落戶龍邦口岸的重要原因,進口原材料經龍邦海關辦理相關手續后,運輸到落地加工園區就可以進行深加工,節省了成本,也非常便捷。”
2023年,我市加快推進互市貿易創新發展,力推“邊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依托完整的口岸邊貿體系,通過實施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的“落地加工合法化、通關便利化、成本最低化、落地加工企業優先化、貿工互動效益最大化”五化措施,解決了工業加工原材料進口問題,也增加了邊民收入和就業崗位,促進了“互市貿易+落地加工+鄉村振興”互動發展。百色市口岸開放發展服務中心產業科科長楊勝介紹:“除在互市貿易第一梯隊‘點指-采購-物流運輸’以外,我們還通過雇傭邊民對互市貿易進口商品進行二次加工,將互市點(區)‘過道經濟’轉變為‘口岸經濟’,形成邊貿幫扶產業鏈,充分發揮互市貿易‘造血’功能。”目前,全市成立邊民合作社33家,社員1.8萬人,邊民個體工商戶注冊數超1900個,建成3個落地加工產業園區,引進落地加工企業入駐25家。
2023年,我市還創新開發邊民互市二級市場線上平臺“互貿通”系統。“‘互貿通’系統將互市貿易所涉及的邊民合作社、海關、稅務、外匯、商務等信息在線上整合,同時在線下集中貨物,促使邊民互市貿易得到規范、高效的開展,該系統得到了自治區商務廳的認可,并在全區推廣。”楊勝說。
2023年,我市互市貿易額為28.5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落地加工額為20億元,參與互市貿易達到36萬人次,邊民參與互市交易獲得收入約10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