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 茜
青枝綠葉,油茶飄香。近日,走進田東縣義圩鎮世木村1000畝低改油茶林示范點,只見油茶樹長勢喜人,村民正在對油茶樹進行日常管護,滿山濃綠而晶瑩潤澤。
油茶果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在百色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我市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擴規模、提效益、強品牌”為抓手,大力推動油茶種植和實施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狠抓良種高效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油茶產業規?;?、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油茶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全市油茶種植面積超過210萬畝,排全國地級市第三,占廣西油茶林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一,居廣西首位。2022年,全市油茶籽產量12.42萬噸、產值45.47億元,油茶籽產量、產值均排廣西第一。
激活機制,油茶產業煥發新活力
“植苗時一手把茶苗扶正,另一手將土回填,回填之后把苗慢慢地提起來,最后再把土壓實,這樣可以有效保持水分?!苯衲甏焊麜r期,德保縣林業技術人員黎一鐸時常去巴頭鄉多作村千畝油茶種植基地,為村民講解油茶苗的栽種技術。類似這樣大規模的油茶種植基地在德??h共有7個,分布在全縣12個鄉鎮。
“油茶的日常管護比較方便,且栽種油茶樹有補貼,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我要把它們種好,達到高產目標。”德??h榮華鄉那龍村村民何加六對種植油茶很有信心。2002年以來,他先后種下油茶樹100畝,現在已經是盛產期,平均年產油茶籽3000公斤,年收入30萬元,成為德保縣種植油茶致富的典范。
德保縣油茶種植情況正是我市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堅持把油茶產業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于2016年成立市油茶產業發展指揮部,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指揮長,設立辦公室并配備專職人員,各縣(市、區)相應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并將油茶產業列為績效考評指標,形成全市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格局。同時,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全市油茶產業發展的決定》《百色市百萬畝山茶油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百色市山茶油產業精準扶貧示范區實施方案》《百色市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和《百色市加快推進油茶“雙千”計劃工作措施》等文件,賦予產業發展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為緩解油茶生產周期長、投入大等問題,我市大膽創新,通過多元投入,全方位保障油茶產業發展。全市各級政府將油茶產業發展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累計投入獎補資金3.1億元,整合林業、農業、發改、水利、交通等項目資金2.32億元支持油茶基地建設,有力帶動各類資金注入產業發展。同時,聯合金融部門推出“油茶貸”業務,全市累計獲得“油茶貸”支持5.68億元,有效破解融資難題。此外,我市還注重盤活社會資本投入,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引進臺灣友俊、長江天成、國控林投等龍頭企業建設油茶基地,已有32家企業參與油茶基地建設,經營面積達29.5萬畝,累計投入資金16.2億元,為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出臺,一攬子資金支持的惠民措施,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油茶產業發展的熱情,為百色油茶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示范引領,基地建設提質再升級
走進凌云縣下甲鎮雙達村油茶示范園,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油茶林,漫山遍野的油茶低產林改造如今已掛滿了油茶果。
“低改以后整個茶樹能吸收足夠養分,保持茶果不掉,一個是?;ū9?,一個是松根改良土壤?!弊灾螀^財政廳派駐雙達村第一書記馮仕恒介紹,該村有2萬多畝油茶樹,大多屬于老油茶林。近年來,該村對油茶林實施低產改造并建立示范園,推廣應用油茶新品種、新技術,讓老油茶林發新枝增效益,并成為第一批自治區級油茶高產高效示范園。據介紹,雙達村油茶低改面積已超萬畝,實施低產改造后,平均畝產鮮果從166.5公斤提高到1050公斤,每畝毛油產量從10公斤提高到63公斤。
近年來,我市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能人帶動農戶創建油茶“雙高”示范基地,推動油茶基地建設向規?;⒓s化、標準化轉變。除了雙達村的示范區之外,我市還相繼創建了右江區富林香花油茶高產高效(核心)示范區、右江區那祿油茶產業示范園等一批現代化特色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創建500畝以上油茶“雙高”示范基地73個,面積13.71萬畝。其中,萬畝級油茶示范基地5個,總面積5.81萬畝。
小小油茶果,鋪開致富路?!笆濉睍r期,我市圍繞“全國油茶產業精準扶貧示范區”目標,把油茶列入“5+2”特色扶貧產業,全市共創建油茶脫貧奔康示范園7個,面積6.3萬畝,覆蓋4.48萬脫貧人口,輻射帶動2.97萬脫貧戶13.4萬脫貧人口參與產業發展。同時,創新“村集體+企業+基地+脫貧戶”“村集體+基地+脫貧戶”“N個村集體+企業+基地+脫貧戶”等模式推進村集體油茶產業園建設。目前,全市發展油茶的村集體由2015年的28個增加到310多個,種植規模由0.2萬畝擴大至3.77萬畝,投產后僅油茶一項每年幫助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油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針對良種選育難題,我市還建成國家油茶種質資源庫百色保存庫,收集油茶品種26個、種質基因706份。率先在平果市建成廣西第一個生態智能化油茶產業核心示范區,獲評“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為油茶高產高效基地建設提供了示范樣板。同時,注重技術培訓全覆蓋,發揮市級油茶技術專家團隊帶動作用,讓科技下沉到生產一線,共組建油茶生產技術隊伍52支322人,累計培訓林農7.82萬人次,產業科技管護水平大幅提升。
市場培育,品牌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顆顆新鮮茶果經過篩選、清洗、剝殼、冷榨、精煉等環節,分別變成鮮茶油、茶籽廢渣漿液和果殼碎料。隨后,從茶籽廢渣漿液中提取茶皂素,用于制作洗發水、手工皂等天然洗護產品,成為暢銷的天然洗護產品……位于田林縣的長江天成山茶油智能工廠,采用特殊榨冷提工藝生產出的高端營養山茶油及附屬產品,深受好評。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油茶全產業鏈謀劃,著力提高油茶精深加工水平,加強油茶品牌打造,延伸和做強油茶產業鏈。長江天成農業山茶油智能工廠于2020年6月建成投產,項目投資6億元,涵蓋年產2000噸特優級山茶油及附屬產品生產線等,年產值可達7億元以上,為百色山茶油品牌向高精尖領域邁進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據統計,目前全市規模以上(生產能力1000噸)油茶加工企業8家,年生產茶油能力1.1萬噸;全市農家油茶小作坊約400家,年生產毛油約0.6萬噸。
“油”香也怕巷子深,好的產品需要好品牌和好宣傳才能錦上添花。為此,我市堅持以品牌引領產業融合,采取“政府部門主推、行業協會主導、龍頭企業主打”的模式,提升知名度。如今,“百色山茶油”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獲得證明商標,廣西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 百色山茶油》獲得發布,品牌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共有10家油茶加工企業申請并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使用“百色山茶油”地理標志和證明商標,全市共有“百色壯麗”“岑王世家”“壯鄉嫂”等10個“百色山茶油”系列子品牌。